中药羊蹄介绍
中药羊蹄
别名:
羊蹄草
地羊蹄
成分:
羊蹄主要含有的有效成分包括皂苷、黄酮类、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。
加工采集:
采收季节为秋季,通常在植物生长旺盛期,割取全株,晒干或阴干。
药材鉴别:

羊蹄草的根茎呈块状,叶对生,花黄色,果实为蒴果,具有独特的特征可用于鉴别。
药理作用:
羊蹄具有清热解毒、利湿消肿、活血化瘀的功效,对某些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。
炮制:
炮制方法一般为洗净杂质,晒干或烘干后使用,避免高温以免破坏有效成分。
功效与作用:
- 清热解毒
- 利湿消肿
- 活血化瘀
- 用于治疗湿热黄疸、疮疖肿痛等
性味:
苦、微寒。
宜忌:
孕妇慎用,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。
贮藏:
干燥通风处,防潮防蛀。
副作用:
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腹泻等消化系统反应,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。
古籍来源:
羊蹄草最早见于《本草纲目拾遗》,被用于中医传统方剂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