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芍、赤芍、杭白芍、川白芍
主要含生物碱、皂苷、黄酮类、挥发油等化合物。
秋季采挖,除去头尾及杂质,洗净,晒干或烘干。
可通过形状、色泽、质地以及气味等特点进行鉴别,如白芍质坚实,断面白色或微带粉性。
具有镇痛、抗炎、解热、抗过敏、调节免疫等作用。
常用炮制方法有炒白芍、酒炒白芍等,以增强其止痛和养血作用。
苦、酸,微寒。
干燥通风处保存,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。
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腹泻、腹痛等消化系统不适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《本草纲目》:“白芍,味酸入肝,主妇人腹中疞疾,四肢拘急,通利血脉,缓中,散恶血,女子不月,腹痛,血闭不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