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柴胡介绍
中药柴胡详细介绍
别名:
- 茈胡、山柴胡、南柴胡、北柴胡、地熏、茈芎、山鞠穷、胡芦巴
主要成分:
柴胡含挥发油、生物碱、黄酮类化合物等。
加工采集:
春季采挖,除去杂质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药材鉴别:
- 形状:根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,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,有纵皱纹及支根痕。
- 气味:气微香,味微苦。
药理作用:
柴胡具有解热、抗炎、镇痛、抗病毒、保肝、抗过敏等作用。
炮制:
一般生用,也可酒炙或醋炙。
功效与作用:
- 和解退热,疏肝解郁,升举阳气
- 常用于感冒发热,胸胁疼痛,月经不调,肝郁气滞等症
性味:
苦,平。归肝、胆经。
宜忌:
贮藏:
置通风干燥处,防止虫蛀。
副作用:
过量或长期使用可能引起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消化系统反应,严重者可致过敏。
古籍来源: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等古代医药典籍。